在“降薪潮”及“就業難”的雙重背景下,國內證券行業是否還如以往有吸引力,備受市場關注。
截至9月22日,今年證券公司從業人員共有35.38萬人,相比今年上半年末情況有改善。據悉,今年上半年行業人數一度減少超過4000人至34.97萬人,主要為證券經紀人的流失。但目前整體數據依然比去年末的35.43萬人少,全行業人員凈流出狀態明顯。
從證券從業人員類型及結構情況來看,證券經紀人數量已跌破4萬人。據悉,去年三季度末為4.8萬人,也就是說,不到一年時間證券經紀人已減少了一萬人;投顧數量則進一步增加,顯示出投顧崗位仍在擴容。不過,根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投顧人數增幅放緩趨勢明顯。
分析師人數和保薦代表人今年以來均迎來新的關口,分別突破了4000人、8000人。
大型券商仍在進人
隨著三季度步入尾聲,證券公司今年以來人員流動情況已有較為清晰的圖景。
根據券商中國記者對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的統計,截至9月22日,共有6家券商從業人員數量超過萬人。
中信證券人數最多,達到1.57萬人。上半年在面臨人員流失后,這家龍頭券商保持較強的進人節奏。根據券商中國記者對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的統計,中信證券今年以來增員967人。該公司主要在“一般證券業務”以及“投資顧問”兩方面出現增員。
也有頭部券商盡管持續進人,但仍然面臨人員減少的局面。截至9月22日,中信建投證券共有1.22萬人,相比年初減員140人。不過,中信建投證券的員工總數以1.22萬人排名行業第二位,僅比中信證券少了0.35萬人。
廣發證券、國泰君安證券、國信證券、銀河證券分別以1.19萬人、1.18萬人、1.14萬人、1.08萬人依次排在第三至第六位。
從大型券商人員增減情況看,銀河證券今年以來增員655人,增員規模排名第二;華泰證券今年以來增員408人;中金公司及中金財富證券今年以來合計增員405人。上述券商崗位增員情況與中信證券接近。

對比來看,截至9月22日,方正證券今年以來流失420人,主要是來自證券經紀人的流失(減員359人)。該公司此前表態稱,這些證券經紀人與方正證券是合作關系,不是勞動關系,證券經紀人的減少是證券公司主動調整經營策略的戰略考量。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除方正證券以外,招商證券、第一創業證券、招商證券、長江證券、天風證券、中泰證券、國海證券等均在證券經紀人方面大幅減員,導致總對應券商從業人員出現大幅減少。
數據顯示,截至9月22日,中泰證券、招商證券、天風證券依次減員343人、339人、317人;第一創業證券、長江證券、國海證券今年以來均減員超過200人。
根據券商中國記者此前調研獲悉,不少券商將2024屆校園招聘的進度“前置”到了暑期之前,通過暑期實習推薦留用等方式提前鎖定人才。整體而言,今年各券商在招聘規模上“穩”字當頭,招聘力度與往年相比平穩發展,一些中小型券商呈現擴招趨勢;但也有個別券商存在縮招情況。
投顧數量增長放緩
隨著國內券商財富管理轉型深入推進,證券經紀人群體持續縮小,投顧群體進一步增加。
截至9月22日,國內證券經紀人數量已減少至39976人,跌破四萬人關口,相比去年末(2022年12月31日,下同)大幅減少12.85%。
其中,有7家券商的證券經紀人數量超過千人,分別為九州證券1690人、方正證券1652人、海通證券1508人、安信證券1440人、國泰君安證券1421人、長江證券1287人、光大證券1104人。
而聯儲證券、英大證券、申港證券的證券經紀人數量今年以來在增加,增員規模為兩位數。
在財富管理轉型加速的背景下,券商對財富管理類人才呈現出旺盛對需求。
以投資顧問為例,投顧總人數仍在攀升,從去年末的7.35萬人上升至7.63萬人(9月22日數據)。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投顧人數增長出現明顯的放緩,相比年初3%的增幅,2022年增速為7.6%,2021年增速為12%。
有券商人力資源部相關人士表示,他所在公司的財富管理類崗位2024屆秋招崗位需求相較上年略有下降,主要是2023屆秋招增員相對充沛,加之財富管理類人才培養周期較長,需要一定孵化期。
目前,共有2家券商投顧人數邁入4000人大關。數據顯示,截至9月22日,廣發證券投顧人數共有4387人,中信證券今年新進入“4000人俱樂部”達4187名。
另有5家券商投顧人數超過3000人,分別為銀河證券3734人、國信證券3636人、國泰君安證券3616人、中信建投證券3571人和華泰證券3175人。

從增員情況來看,中信證券與中金財富證券今年以來投顧人數增員超過200人,分別增員286人、264人。
部分中小券商大力加碼財富管理業務,國金證券今年以來增員124名投顧至750人,東莞證券增員95名投顧至811人,安信證券增員81名投顧至1575人,此三家中小券商增員規模排名前十。
相對而言,國元證券與太平洋證券則面臨大規模投顧人員流失,減員數量均超過百人:國元證券從年初的1016人降至874人,太平洋證券從348人降至227人。
多家券商分析師增員超20人
今年,監管層開始進行公募基金降費改革,研究所商業模式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部分券商加強對分析師考核,甚至進行末尾淘汰。盡管如此,相比投顧人員變化,分析師群體的增長仍然十分明顯。截至9月22日,分析師人數共有4538人,突破4000人大關,相比去年末的3935人增長15.32%。
共有14家券商登記在冊的分析師超過百人。其中,分析師人數最多的仍然是中金公司,截至9月22日有290人。該券商持續擴充分析師數量,今年以來已增員67人,增員規模遠遠超過后來者。
中信證券分析師數量有178人,國泰君安證券、興業證券分別有158人、151人,申萬宏源也有143名分析師。

從增員情況來看,除中金公司以外,浙商證券、華創證券、興業證券、德邦證券、華泰證券、高盛高華證券、華福證券分析師今年以來增員均超過20人,增員規模排名靠前。從上述券商可看出,多為中大型券商,賣方研究已耕耘多年。
高盛高華證券主要因為業務重組。高盛高華證券稱,今年2月,北京高華證券已完成將原有業務、客戶關系、系統及人員遷移至高盛高華證券。相應地,北京高華證券分析師人數也出現減少。
華福證券去年發力賣方研究,截至今年7月,華福證券研究所共擁有24個研究團隊,員工數量超120人。
減員方面,方正證券研究所仍有人員流失,分析師登記人數減少7人。該券商研究所持續壯大分析師隊伍,研究所所長劉章明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方正證券研究所計劃三年內增至200-230人,目前該所人數為130-140人。
部分中小券商保代數量大增
券商另一類重要崗位今年亦有新的突破。截至9月22日,證券公司保薦代表人突破8000人,相比去年末增長5.61%。
中信證券成為首家保代人數邁入600人大關的券商,共有612名保代,保代群體今年以來增員39人,券業“一哥”牢不可撼。
中信建投證券和中金公司的保代數量分別為570人、500人,依次位列第二、第三名。這兩家頭部券商亦持續擴大保代隊伍,今年來分別增員了30人、22人。
華泰聯合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證券、民生證券、國信證券保薦代表人數量均超過300人。此外,有15家券商的保薦代表人逾百人。
部分中小券商登記在冊的保代數量在增加。東方承銷保薦、國金證券分別增員35人、30人。
值得注意的是,以“北交所投行”為特色的新起之秀——開源證券,今年以來增員22人至112人。
不過,根據券商中國記者此前采訪了解到,券商在投行條線的招聘上出現分化,部分券商對投行人才需求有所下降,而大投行持續招收應屆生。

同樣以投行業務為重點的中天國富證券今年以來流失保代人數最多,保代減員14人,目前有40人。有中天國富證券人士此前向券商中國記者解釋,有的基于個人職業選擇,也有的是因為該公司深化激勵約束機制,主動淘汰因績效考核不達標的團隊和員工。
天風證券同樣流失保代,減員11人,截至9月22日有53名保代。華金證券保代減員9人降至15人。
整體來看,今年投行面臨的形勢較為嚴峻,一方面IPO階段性收緊,另一方面再融資發行節奏也被控制,“僧多粥少”的問題將愈發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