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旺盛背景下,風電、光伏產業鏈有望整體受益。
歐盟上調可再生能源目標
9月25日消息,歐盟更新后的可再生能源指令(RED)設定了歐盟清潔能源使用的目標,推動該地區在2030年底前將風電和光伏裝機容量提高兩倍。此前9月12日,歐洲議會正式通過決議,將2030年歐盟國家的可再生能源目標從32%提升為42.5%。
據了解,歐盟此次官宣新的能源效率指令,旨在進一步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因歐洲對外能源依存度較高以及可再生能源不足等問題,歐洲在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機。據歷史數據顯示,歐洲天然氣價格最高達到疫情前水平的10倍,歐洲主要市場明年交割的電力期貨交易價曾漲至去年同期的8倍。在此背景下,歐盟勢必減少石化能源的消耗量和依賴度,而這無疑要加大對新能源的使用量。
據公開數據顯示,因俄烏沖突引發歐洲能源危機,歐洲電價大幅上漲,間接促進我國對歐盟光伏出口激增。2022年我國光伏出口增速在80%左右,多個數據創歷史新高。其中歐洲是中國組件出口規模最大的市場,2022年出口占比超過50%。
中國風電、光伏裝機規模有望持續增長
據國家能源局,今年前8月,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超1.9億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產超1億千瓦。其中,風電新增裝機2892萬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產1278萬千瓦;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超1.1億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產6869萬千瓦。
截至8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27.6億千瓦,同比增長11.9%。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5.1億千瓦,同比增長44.4%;風電裝機容量約4.0億千瓦,同比增長14.8%。
中國光伏產品出口成績亮眼。數據顯示,2023年1-7月,中國光伏產品出口額達32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6%,再創歷史新高。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光伏分會秘書長張森預計,受東南亞、歐美、拉美等地區對光伏裝機量需求加大,企業海外布局進程加快,N型電池供不應求以及國際能源署對全球光伏裝機量預期的大幅上調等因素的影響,2023年全年中國光伏產品出口額有望接近600億美元,同比增長20%左右。
中郵證券研報顯示,據GWEC預測,預計到2027年全球裝機將達到157GW,復合增速為15%,其中陸風裝機將在2023-2024年迎來顯著修復,預計2024年陸風裝機達到106GW。海風裝機2027年超33GW,未來五年復合增速為31%,中國、歐洲市場將相繼迎來快速增長。需求快速增長背景下,海外供應或迎瓶頸,有望加快國內風電產業鏈出口。
兩路資金出手這些低市盈率龍頭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截至9月25日收盤,風電和光伏兩大概念股合計A股市值達到2.7萬億。今年以來,新能源賽道大幅降溫,概念股整體走勢低迷,迄今平均下跌17.8%。6股年內跌幅超50%,分別是海優新材、錦浪科技、明冠新材、天合光能、邁為股份、科士達。
海優新材今年以來累計下跌60.07%,較2023年以來高點跌68.98%,跌幅排在概念股第一位。該公司主營產品為光伏組件配套使用的光伏封裝膠膜,上半年凈利潤虧損0.34億元。報告期內,膠膜的主要原材料EVA樹脂價格大幅回落,相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等因素;同時,行業波動帶來供需關系變化導致行業競爭加劇,毛利率降低,較大幅度影響了公司利潤。
從當前估值水平來看,截至9月25日收盤,不少風電、光伏概念股市盈率降至低位。數據寶統計,43股滾動市盈率低于20倍;特變電工、通威股份、山煤國際、南玻A、福能股份、晶澳科技、弘元綠能7股滾動市盈率不足10倍。
這些市盈率不足20倍的概念股中,9月以來,融資凈買入超億元的有7股,包括隆基綠能、通威股份、陽光電源、愛旭股份、金開新能、東方電氣、阿特斯。隆基綠能融資凈買入3.37億元居首,該公司上半年實現凈利潤91.78億元,同比增長41.63%。
9月以來,按照區間成交均價計算,北上資金增持超億元的僅3股,分別是捷佳偉創、TCL中環、山煤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