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8月底,公募基金已經陸續完成了2023年半年度報告的披露。公募基金定期披露的持倉變化能夠一定程度反映市場的風險偏好,對于普通投資者的投資決策有重要參考意義,值得大家廣泛關注。
回顧上半年行情,A股市場經歷了先揚后抑的局勢,市場預期和大盤指數的實際表現從年初的強勢逐漸走弱;從成交量來看,上半年日均成交額在8659億元,存量資金博弈特征明顯。上半年結構性行情特征明顯,受益于ChatGPT海外爆火、以及國內春節檔電影市場回暖等因素,上半年通信、傳媒、計算機三大板塊漲幅均超20%;反觀商貿零售、美容護理、地產和建材這類大消費及周期性板塊,因國內整體經濟復蘇不及預期,導致這類板塊跌幅較大,均在10%以上。
上半年整體公募基金份額稍降,股票倉位稍升
上半年,公募主動權益基金份額出現一定程度下降,2023年6月底主動權益型基金份額2885.54億份,相比2022年底29095.51億份下降比例0.72%,其中,新設基金份額874.38億份,贖回基金份額1084.35億份。
就基金的股票倉位來看,2023年6月底平均股票持倉比重86.9855%,相比去年底86.5020%小幅提升0.48個百分點。我們關注到自2020年以來主動偏股公募基金基本都是高倉位運行,倉位基本保持在85%以上,這一定程度表明,在結構性行情下,公募基金對于調整整體倉位水平訴求下降,而更多時候是調整行業配置結構。
科技大賽道備受基金青睞
上半年主動權益基金行業配置比重變化與行業的整體市場表現基本一致。上半年,主動權益型基金前5大持倉行業保持不變,分別為醫藥生物、電力設備、電子、食品飲料、計算機,持倉比例分別為14.2971%、12.6587%、11.5023%、9.6115%、8.0043%,但內部排序發生調整,電子、計算機持倉比重明顯提升,電力設備、食品飲料持倉比重明顯下降,醫藥生物持倉比重小幅上升。
表1:2023年上半年基金的行業配置比重變化
資料來源:iFinD金融數據終端(樣本從iFinD金融數據終端選取同花順開放式基金分類當中選取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以下分析均是基于該數據樣本)
上半年,公募基金行業持倉比重增幅最大的5個行業分別為計算機、電子、通信、機械設備和傳媒,配置比例分別提升了3.43%、3.14%、2.69%、2.25%、1.80%,科技行業(主要指計TMT賽道,即計算機、電子、通信、傳媒行業)受到基金的青睞。從相關概念股票市值占比來看,持倉比例提升較大的概念板塊包括AI、數字經濟、信創、半導體和手機產業。當中主要原因是上半年OpenAI/ChatGPT的大火,引發了科技界、大眾以及投資人對于AI的追捧,隨后,各科技巨頭陸續推出旗下通用 /專有大模型,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投資熱情。
當然,上半年這幾個板塊的市場表現也相當不俗,通信、傳媒、計算機、電子漲幅分別為50.66%、42.76%、27.57%、11.00%,遙遙領先于滬深300(-0.754%)以及其他行業。
能夠預見的是,隨著八九月份華為mate60pro系列手機、iPhone15系列新機型的發布,尤其是華為mate60pro系列手機的熱銷,會帶動國內半導體、消費電子、科創板塊等相關產業鏈國產替代的進一步提升,對于產業的復蘇有較大的推動作用。因此,預計下半年基金對于科技賽道的持倉比重會保持在較高的水平。
圖1:科技板塊基金持股市值占比變化
資料來源:iFinD金融數據終端
大消費板塊:食品、零售持倉比重降幅明顯
食品飲料行業上半年配置比例下降明顯,比重從2022年年底15.77%下降至9.61%,系上半年基金配置比例下降最多的板塊。上半年食品飲料行業整體呈現弱復蘇狀態,疊加科技板塊熱度不減導致存量資金分流,食品飲料股價隨之回落。上半年食品飲料板塊跌幅-9.03%,跌幅排第7位。從子行業分解來看,食品飲料配置比例大幅下降,主要系基金對于白酒相關企業的減持明顯。
大消費板塊當中另一個大的持倉板塊醫藥生物板塊一直是主動權益基金重倉布局的板塊之一。盡管自2021年年中以來,醫藥生物板塊開啟了2年多的回調,且2023年上半年醫藥生物板塊錄得5.5644%的跌幅,行業半年跌幅排第10,但其一直是公募基金重倉板塊之一,尤其自2022年一季度以來,醫藥生物已連續5個季度位列公募基金前三大持倉行業。
圖2:大消費板塊基金持股市值占比變化
資料來源:iFinD金融數據終端
制造板塊:光伏、鋰電池、儲能配置比例下降
2021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光伏等賽道的高速發展,引發了基金對于電力設備板塊的超配,電力設備過往連續8個季度成為主動權益公募基金第一大持倉。但近1年來基金對該板塊配置比例持續下降,截止2023年上半年底,公募基金對電力設備的持倉比例為12.66%,為第二大持倉,但其比重降幅接近6個百分點。電力設備行業上半年股價表現整體較弱,整體跌幅-3.50%,跑輸滬深300指數。從細分板塊看,過往持倉占比較高的電池板塊、光伏板塊、儲能板塊等均遭遇了較大幅度的減持。
圖3:制造板塊基金持股市值占比變化
資料來源:iFinD金融數據終端
周期品種:有色、化工、交運、農牧遭遇減持
上半年,基金對于主要周期行業有色金屬、基礎化工、交通運輸、農林牧漁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減持,其余幾個周期行業則相對平穩。
上半年,國內整體PPI、PMI指數表現均不太理想。6月份PPI指數同比-5.4%,環比-0.8%,自22年10月份以來PPI同比持續為負;6月份制造業PMI指數48.6,連續3個月低于50%。制造業的復蘇不及預期,導致周期品行情難有起色。
圖4:周期板塊基金持股市值占比變化
資料來源:iFinD金融數據終端
銀行地產板塊:上半年均遭遇一定程度減持
上半年房地產政策雖然加碼寬松,但銷售和投資持續偏弱。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地產開發投資58550億元同比下降7.9%;上半年商品房銷售面積59515萬平米,同比降5.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降2.8%?;诖吮尘爸?,基金對銀行、非銀及地產行業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減持。
下半年以來,隨著“認房不認貸”、降低存量貸款利率等重磅政策的落實,預計會迎來一些市場回暖的跡象。
圖5:地產銀行板塊基金持股市值占比變化
資料來源:iFinD金融數據終端
公募持倉TOP20調整:科技股加碼明顯
聊完基金的行業配置,我們再來看基金對具體個股的持倉情況。上半年公募基金對于科技股的偏愛,從公募基金前20大持倉變化同樣能夠發現端倪。
基金2022年底前20大持倉與科技相關僅有紫光國微1家,主業為IC設計,持股市值250.75億元。截止2023年上半年,前20大持倉當中科技相關企業增至7家,包括中興通訊、金山辦公、中微公司、中芯國際、北方華創、中際旭創、立訊精密,業務涵蓋半導體代工、上游設備、工業軟件、通信設備等,持倉市值達到2329.38億元,公募基金對于科技相關企業加倉明顯。
白酒減持明顯,盡管茅五瀘依然穩居公募基金前5大持倉,但持倉市值下降明顯,三者分別減持 198.06億元、50.18億元、11.01億元,前20持倉當中,基金對于白酒企業合計減持968.60億元。
持倉TOP20當中同樣減持明顯包括億緯鋰能、隆基綠能、天合光能前期受追捧的鋰電池、光伏相關企業在2023年上半年已經退出基金前20大持倉。
表2:公募基金2022年底與2023年上半年持倉TOP20對比
資料來源: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