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晚,鋰電池板塊中六氟磷酸鋰行業龍頭多氟多披露2023年中報。受到資源品價格周期性大幅波動的影響,公司主要產品六氟磷酸鋰價格的大幅下滑,2023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52.65億元,同比減少12.65%,凈利潤也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但目前產品價格已經回到前期底部區間,進一步下探的空間有限。同時作為龍頭企業,公司積極挖掘內部潛力,降本增效。而隨著下游電解液行業開工率的逐步回升以及公司自身六氟磷酸鋰產能利用率的爬坡,23Q2公司六氟磷酸鋰產銷量得到穩步增長,進一步推動公司經營業績的環比改善。公司23年二季度營收實現2位數環比增長,凈利潤環比增幅超過50%,銷售毛利率也實現了筑底回升。
01
鋰電持續增長
定增加碼主業
隨著碳酸鋰的價格逐級回落,鋰電產業鏈中各環節的價格也都向著過往的價格中樞回歸。在降價的過程中,市場對于鋰電的負面情緒也在不斷放大,鋰電產業的成長是否已成過去式,也引起了很多的爭議。
回溯本輪價格周期,在產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產業鏈部分環節因為資本開支未能及時擴張,導致階段性供需錯配,進而引發了相關產品的快速漲價。而隨著漲價刺激產業擴張、產能提升,產品價格也逐步回落至正常水平。
有聲音表示價格周期性回落就等于成長的結束,但產業數據表現上并不支持。
根據工信部的統計數據,在2022年全國鋰離子電池產量達750GWh,同比增長超過130%的高基數背景下,2023 年上半年,我國鋰離子電池產業延續增長態勢:上半年全國鋰電池產量超過 400GWh,同比增長超過 43%,上半年鋰電池全行業營收達到 6000 億元。鋰電池環節,上半年儲能電池產量超過 75GWh,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車量約 152GWh。鋰電池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 69%。
在國內市場旺盛的需求和競爭不斷的雙重刺激下,中國鋰電產品不斷積聚國際競爭優勢,光伏、鋰電和電動車,在出口承壓的時候逆勢成為中國出口的“新三駕馬車”,不斷提升全球市場的份額,充分享受技術革命帶來的產業紅利。
多氟多作為鋰電池電解液的核心成分——六氟磷酸鋰的行業龍頭,公司自主開發了利用工業級碳酸鋰、無水氟化氫、三氯化磷法制備高純晶體六氟磷酸鋰,在產品的制備中創新了反應和結晶工藝,同時具備采用工業級碳酸鋰加工提純能力,并利用副產物氫氟酸溶液循環制造無水氫氟酸,在產品生產成本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客戶方面,公司在國內覆蓋了比亞迪、新宙邦等國內市場占有率排名前列的電解液生產廠商;在國際市場,公司已與 Enchem 等國外著名廠商合作,并形成穩定的長期合作關系。
圖片來源:上市公司官網
2023 年上半年末公司已經具備6.5 萬噸高純晶體六氟磷酸鋰的生產能力。據EVTank發布的《中國六氟磷酸鋰(LiPF?)行業發展白皮書(2023年)》數據顯示2022年在下游電解液需求的帶動下,全球六氟磷酸鋰出貨量增長91.7%,達到13.4萬噸。
在8月初,多氟多順利完成本輪定增,募資中有15億投向年產10萬噸鋰離子電池電解液關鍵材料項目。根據公司半年報中在建項目披露的明細數據,公司已經在募資到賬前自行籌措資金開始推進相關建設工作,該工程今年上半年新增投資近2億。同時,還有年產2萬噸的六氟磷酸鋰高純晶體和產業線提質降本技術改造等項目也在加速推進。未來釋放產能有望加強公司的龍頭地位。
由于六氟磷酸鋰技術壁壘高、工藝復雜,對新建產能而言仍有較大挑戰,從立項建設到產出合格產品需要較長周期??紤]到產能爬坡、生產成本、產品質量等問題,盡管未來競爭會更加激烈,但在市場優勝劣汰的調節機制作用下,行業出現產能嚴重過剩的概率較??;且隨著相關產能的逐步落地,市占率將逐步向投產效率高的行業龍頭企業聚集。
合理預期,公司在今年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占有率。
02
積極探索技術變革
大力擴充產品類型
鋰電行業在保持總量繼續增長的同時,為保持降本提質、加強安全的目標,也在積極探索新的技術路線。尤其是在鋰礦石價格快速攀升、產業鏈成本端顯著承壓之后,產業界和資本市場對于尋求相關替代品的急迫感也達到了一個階段性高峰。
從長遠角度看,鋰資源分布有限,并且我國鋰資源大量依賴從澳洲和南美進口。在搶占戰略新資源的過程中,也爆出中資企業因為海外政策調整,被迫退出相關礦業、轉讓股權的新聞。從產業健康穩健發展的角度,也需要尋求后備替代品。
鈉離子電池和鋰離子電池同屬于“搖椅式電池”,具有相似的電化學原理。制備鈉離子電池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四大主材(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和隔膜)和關鍵輔材(極耳、集流體、粘結劑、導電劑、外殼組件等)。
產業對于新技術的推進也非常迅速,已經有下游廠家,在低速電動車和兩輪電動車的產品上,開始使用鈉離子電池。EVTank預測,2023年年底,全行業將形成13.5GWh的鈉離子電池產能;到2030年,鈉離子電池的實際出貨量或將達到347.0GWh。
公司針對鈉電池研發的六氟磷酸鈉已商業化量產,具備千噸級產能,同時提供研發電解液服務,客戶涵蓋所有主流鈉離子電池和電解液廠商。未來隨著鈉離子電池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六氟磷酸鈉將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鈉電池材料方面,公司規劃投產5000噸/年正極材料產線和2000噸/年負極材料產線,預計2024年公司正極材料產能將達到7000噸/年,負極材料產能將達到2000噸/年。另據券商跟蹤研報,公司已經具備1GWh/年的鈉電池產能。
公司對鈉電池及其材料體系進行全方位的研究和布局,站在產業創新的高度,深化對電池體系的認識,加大研發投入。未來隨著鈉離子電池的技術優化,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公司表示,將根據市場需求加快推進產業化進度,擴大相關產品的競爭優勢,力爭實現在鈉電池行業的領跑地位。
在原有的鋰電池領域,公司也沒有停止探索的腳步。
六氟磷酸鋰在溶解度、離子電導率等方面具備優勢,但也存在熱穩定性較差、易水解等缺陷,新型鋰鹽作為六氟磷酸鋰的補充應用,將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在這些新型鋰鹽中,雙氟磺酰亞胺鋰(LiFSI)是目前發展前景較為明朗的新型鋰鹽之一。根據GGII預測,LiFSI作為通用鋰鹽添加劑,2025年的需求量預計達到13萬噸,前景較為廣闊。
公司中報披露,目前已具備該產品的千噸級產能,新建 1 萬噸雙氟磺酰亞胺鋰項目一期已經開工,而根據在建工程明細科目,今年上半年便投入超2億。積極對于市場和新技術的響應,有望幫助公司在新品市場繼續拔得頭籌。
03
發力氟化工平臺
潛在價值有望重估
作為一家老牌氟化工企業,公司在承接產業東風,實現品類放量、利潤增長的過程中,也一直沒有放緩擴張的步伐,始終保持了旺盛的資本開支。在22年實現利潤大漲的同時,公司以更大力度投資改擴建和新建產線,資本開支更是創紀錄地突破25億。
今年雖然業績有所承壓,但基于對產業未來的展望,公司在上半年仍然重金投資近10億,不斷加強龍頭地位。
而實際上,公司旺盛的資本開支下,不僅僅是積極擁抱賽道產業,擴充明星產品,也是著力于打造氟化工的平臺型企業,在穩健的老產品和破局孕育的新品類上,也不斷強化。
公司的老牌拳頭產品無水氟化鋁,生產工藝已經迭代到第三代新技術,該生產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生產的無水氟化鋁具有主含量高,雜質含量低,能有效調整電解質分子比,減少電解鋁生產過程中的水解損失,有利于提高鋁錠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產銷量、出口量持續多年保持行業龍頭地位。
圖片來源:上市公司官網
而公司研制的冰晶石、氟化鋁等國家標準樣品,被推薦為ISO標準樣品。在賽道產品快速放量提升總營收的時候,公司鋁用氟化鹽產品也保持了穩健成長,為公司其他戰略布局形成了有力支持。
公司著力打造的新戰略品類,電子化學品,則有望成為公司進一步成長的“第二價值曲線”。
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中寧硅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電子級硅烷等電子氣體和電子新材料的研究開發、生產和銷售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而多氟多牽手中寧硅業,也是一場危機中求變局,靠著對產業的堅定勇氣和前瞻的眼光,最終獲得勝利的佳話。
中寧硅業成立于2007年,引進硅烷法生產多晶硅,也是國內首家硅烷法電子級多晶硅企業。但隨后產業遭遇“雙反”,公司及時轉型電子特氣,生產高純硅烷,給下游光伏、面板、半導體等供貨,獲得了一線生機。
但彼時的國產電子化學品還遠遠不如當前市場對于各類特氣、光刻膠、研磨液等產品的熱烈追捧,產業空間有限且金融資本支持力度薄弱。2017年,創辦近10年的中寧硅業還是遭遇了瀕臨破產的局面。
多氟多董事長基于對行業多年的研究,在18年攜手寧波電子信息集團共同出資參與中寧硅業的重整,成功控股了該公司。而18年,也是中美貿易摩擦陡然加劇,美方全力圍堵中國半導體產業,針對中國科技龍頭公司的開始,也是中國半導體產業鏈開始全力破局的開始。
中寧硅業在重整當年完成技改,次年實現營收破億,站穩腳跟后,在母公司支持下,20年正式進入高端半導體行業,這一年,中寧硅業新項目高純四氟化硅完成了建設和試生產,《集成電路一高純四氟化硅氣體研發與產業化研究》項目被浙江省科技廳列入2021年度重點研發計劃擬立項項目清單。
2022年6月,中寧硅業完成了集成電路一高純四氟化硅氣體研發并全面投產,實現年產能300噸高純四氟化硅氣體,成為國內第一家且是唯——家能夠大批次生產集成電路—高純四氟化硅氣體的企業。
中寧硅業副總經理表示,已經與中芯國際、京東方、臺積電等泛集成電路行業領軍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生產的高純四氟化硅在韓國、日本市場上實現了推廣應用。
而根據多氟多的2023年半年報披露,公司的電子級硅烷產能已經提升到年產4000噸的水平。公司還是國內首批突破UPSSS級(G5級別)氫氟酸生產技術并具備相關生產線的企業,其純度及顆粒指標可滿足國內主流8寸、12寸芯片生產的工藝要求。公司現具備年產6萬噸電子級氫氟酸的產能,其中半導體級2萬噸;年產3萬噸超凈高純電子級氫氟酸(Grade5級別)二期項目已全面開工。
電子特氣為晶圓制造中第二大耗材,占晶圓制造材料成本13%,我國電子特氣國產化率僅15%。氫氟酸也是在晶圓表面清洗、芯片加工過程中的清洗和蝕刻等工序中不可缺少的耗材。受下游產業蓬勃發展和國家政策的雙重驅動,我國特氣企業正加快攻克瓶頸問題,打破國外廠商壟斷。保障半導體產業鏈安全不容質疑,電子化學品國產替代迫切,產業未來也將持續快速發展。
多氟多在支持中寧硅業發展的過程中,也是積極利用資本市場的優勢,在21年7月大手筆引入戰略投資者,并積極吸收中寧的總經理栗廣奉為新進股東,既是對他臨危受命、讓公司破繭重生所做出努力的回饋,更是穩固了公司未來長遠發展的人心。而在今年2月,根據工商信息查詢,公司又進行了新一輪股權變更登記。
多氟多的這一系列資本運作,未來會不會更進一步,在當前高新技術子公司分拆上市、金融市場對于半導體產業全力支持的背景下,也是會引發大家更多的遐想。股吧等社區經??吹焦擅駥Χ喾鄬⒅袑幑铇I分拆上市的想象和傳言。
多氟多產品不斷突破的背后,是依靠創新驅動,是即便業績承壓也不壓縮研發開支的決心。公司堅持走出了一條“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國際化”的特色創新之路。
公司重視人才建設,搭建了強力的研發隊伍,其中不乏國務院津貼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教授級高工等。同時積極與清華大學、同濟大學、中科院上海有機所、中科院蘭化所等外部機構合作,共同促進產品研發和技術轉化。
截至23年中報,公司申報專利 1116 項,授權專利 772 項,其中發明專利 192 項;主持制、修訂 100 余項國家及行業標準,2 項國際標準,研制出 4 項標準樣品。公司的產品分別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中國氟硅有機材料工業協會“中國氟硅行業專利特等獎”、第二十四屆“中國專利優秀獎”等榮譽。
傳統產品穩固,明星產品放量成長,潛力產品成功破局,這家在業內立足二十余年的資深企業,有望在未來的競爭中開拓新的局面。